2月25日,玉林市科技大会暨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在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玉林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会议,会上授予我校“玉林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牌匾。这是对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充分认可,更是对学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所获成果的肯定。
日前,我校闭吕庆教授受邀参加玉林市召开的统一战线助力人工智能发展座谈会并发言,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产业趋势、地方发展人工智能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专业、系统的讲解,同与会人员一起为玉林市人工智能发展出谋划策。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秉承“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校地合作,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育人平台。同时,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在人工智能的校地合作方面,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果。自2017年起,学校与玉林市携手共建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此后又相继获批玉林市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荣获数字广西建设优秀成果奖,成功入选第二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重点支撑平台名单。在Deepseek风靡全球的背景下,学校主动作为,派遣专业教师为玉林市公务员及行业工作人员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在人工智能的科研方面,学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6项,市校合作重大项目26项,市厅级项目22项,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项目10项。同时,学校发表相关论文320篇,其中SCI收录22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5篇。此外,学校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5项,充分展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实力。
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积极担当作为,连续两年成功承办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并主动与政府、行业、研究院所、企业等各方开展交流合作。学校通过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协同建立师资体系、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协同实施培养过程以及协同监督教学质量等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在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其中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23项;区级奖项400余项,区级及以上获奖人数超过1500人次。
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地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