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术与设计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巡察整改为契机,紧抓师范专业认证、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两大任务,以“五高五新”有力推动学院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学院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高站位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思想新境界,推进落实巡察整改
学院党委全面落实巡察整改工作五个基本原则,抓实巡察整改工作。深化“七彩美育”浸润党建文化品牌内涵建设,助推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工作,完成了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期验收工作;推进第二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B类)建设;获批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七彩美育”浸润文化品牌获得学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特色品牌培育创建单位立项;“蒲公英”辅导员美育工作室获得立项建设;撰写的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统战工作创新案例、网络教育优秀案例等代表学校推报区级评审。
二、高质量完成就业目标,实现工作新突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推动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精准化”,构建“一二三四”就业工作机制,组织实施“艺职为你”就业引航计划,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4年,共有毕业生人数421人,落实毕业去向学生34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0.76%。学院2015届毕业生王彬彤同学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在就业工作年度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实现新突破。
(学院2015届毕业生王彬彤同学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
三、高要求抓实教育教学,展现队伍新风貌,推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
学院围绕师范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两大任务,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紧扣OBE理念,持续推进政产教融合改革,与玉林市文旅局、福绵区文旅局等政企开展常态化校地合作,新增校外基地9个,全年共开展专题展览、课程结课汇报展32场次,全方位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体打造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立标杆、树典型,以团队建设引领师资队伍建设。校级“黄大年”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丰硕,组织教师申报教改项目立项6项,其中区级2项,校级4项;教学改革项目结项7项,其中区级5项,校级2项;教学研究论文7篇;立项教材2部。2024年刘斌慧等9名教师作品分别入选第四届广西漆画作品展、第二届广西当代国际陶艺作品邀展、第十五届中国大连轻工业商品博览会、广西艺术作品展、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展、广西女性第八届“金绣球”书画作品展等10余个展览并获奖。
(刘斌慧漆艺作品《梦回瑶乡》入选202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
(图为党委书记李清先参观指导钢笔画、传统工艺普及培训班暨“蒲公英”美育种子计划作品展)
四、高标准激活创新驱动,培育科研新高地,强化专业学科优势与特色
学院坚持差异性发展、特色发展,积极挖掘地域性资源,积极推进“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和“画说团队”等平台建设,为科研协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持。推进“画说”系列展览在玉林博物馆、自治区图书馆、柳州工业博物馆等多平台展示,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结合学科优势,营造科研氛围,全年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共计93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立项3项,厅局级立项11项;横向立项12项,总计27项。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核心论文5篇;立项、出版著作3部,到账科研经费43万元。
(图为鬱上金秋一一“画·说广西”系列成果展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机动展馆开幕)
五、高水平服务师生群体,构建美育新格局,提高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
学院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和学生特性,探索构建“1448”(一核四驱四翼八行动)学生工作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学生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奖102项,其中国家级奖10项,省级奖92项,获奖人次354人;“南桂匠行 —— 广西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多区域渗透及数字化营销新模式” 项目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体赛铜奖;依托玉林市校外红领巾实践基地为平台,持续打造以“艺心向党”七彩美育、“蒲公英”公益美育等志愿服务实践团,组织实施“百村百校”美育浸润计划,面向在校师生、城乡中小学学生以及社区基层群众开展美育浸润实践活动30余场,美育实践受益群体达30000多人次,学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5408.3小时;赴广西兴业、陆川等县市区乡村5个村委、村小开展风貌提升墙绘实践活动,总面积超500多平方米,助力乡村风貌提升;美育浸润品牌和活动被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广西日报等30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院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图为学院联合多个部门、中小学举办的“铸魂育人手拉手 美育浸润庆华诞”喜迎国庆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